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六项行动” 助推乡村美丽蜕变

六盘水日报  2015-01-28 09:19

[摘要] 六盘水市六项行动计划完成计划投资的140.7%,位列全省第一

(记者晏华超) 村寨美了、道路宽了、水更清了、电更稳了……。去年,我市各级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省政府研究室消息显示,我市六项行动计划完成计划投资的140.7%,位列全省。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六项行动计划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市农委设立了六项行动办公室,各县(特区、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抽调专人、组建专班负责六项行动计划工作。

——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严格落实“市级负管理责任、县区负主要责任、乡镇负直接责任、村社付具体责任”的责任制度。把六项行动计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层层进行分解,做到有任务、有目标、有时限、有要求、有负责人。

——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全市以县为单位,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交通、水利、农危房改造、烟水配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六项行动计划,整村整寨统筹推进,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优势,集中投入、重点打造。

——建章立制,督促检查。市政府印发了《六盘水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调度办法(试行)》,按照月调度、季度抽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的要求,明确专人做好六项行动计划的调度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单位,针对各牵头部门、县区开展专项督查,查找出存在问题,对进展慢、不作为的部门、县区进行通报,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及时宣传报道党委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六项行动计划工作进展、阶段性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发动农民群众自建、自用、自管,同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对资金投放、项目实施公开,实行“阳光操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今年以来,为破解小康房投入大、乡镇和农民负担重这一瓶颈,各县区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小康房建设的投入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小康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重点解决农民群众期盼急需的住房改造、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问题,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行为美的美丽乡村。

◆小康寨让乡村更美丽

□何勇

走进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一栋栋“四在农家”竹掩树映,不管是串户路还是房屋墙体、院落,到处干干净净,多数人家屋顶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部分人家门口停放着摩托车、轿车,一点都不像农村。

入夜,抵耳村寨灯火辉煌,除了平地、洞口组外,其余6个村民组的太阳能路灯散发出柔和的灯光。今年,还要增加126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抵耳、苗寨、青杠林、喇叭寨等村寨。“安了路灯,夜晚将变得更加亮堂。”伍支书笑着说。

过去,由于地理条件特殊,该村环境卫生比较差,为了给村民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往年集中在抵耳、青杠林等村民组实施“四在农家”190户、农村危房改造56户、建成村寨道路硬化6080平方米等的基础上,今年争取投资200万元帮助建设98户小康寨、小康房,在青杠林村民组实施200万元的一事一议项目对村庄进行集中整治。

如今,抵耳村一幢幢崭新的布依民居青山环绕,其间,稻田绿油油,通村通组公路阡陌,如同一张大网。行走在干净整洁的通村硬化路、宽阔的青刚林文化广场上,不少村民喜笑颜开,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环境美了,农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几年前歪歪倒倒的房屋,小村的道路,下雨过后泥泞难行,哪里像现在这样,住楼房、走水泥路哟!”抵耳村支书伍运禄指着自己的小洋房和村里的路网说到。和伍运禄一样,村民们的幸福和满足洋溢在脸上。

◆小康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 彭欢欢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话,道出了交通的重要性,也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而随着盘县小康六项行动的深入推进,小康路连村连寨、通组串户,修进千家万户。一条条平坦的小康路犹如盘县经济发展的脉搏,在加速着盘县经济的发展,也加快着山区农民“小康梦”的实现。

火铺镇沙淤村,与云南接壤,是盘县的相对边远的纯农业乡镇。“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一片”,是这个村以前的真实写照。

沙淤村五组的黄石凡老人回忆,“以前都是泥巴路,出门一碰到下雨,弄得满脚满裤腿的泥。村里的年轻小伙,因为交通不方便,娶媳妇都要难些。”而让沙淤村11组的张德配难已忘怀的是:“上个学,两头黑。”因交通不便,需要翻山越岭走一个半的才能赶到天包山那边的火铺中学去上学,早上要摸黑上学,下课后摸黑回家。

而现在,这个只有3个自然村寨,2000多人的沙淤村,却有着宽6.5米,里程达15公路的通村公路,其中就有10公路是平坦的柏油路,在路的两边还栽满了香樟、桂花、樱花、含笑等绿化树,一片新农村景象。

而让沙淤村老百姓甚是欢喜的是,路的畅通,带动了当地旅游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就近就业,也加快了沙淤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杜鹃山风景区也越来越热闹,前来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开农家乐赚钱就成了村民们的另一个营生方式。

2014年,盘县通村油(水泥)路计划150条1033.9公里,总投资6.9281亿元,,涉及34乡镇,新增通畅建制村160个。工程启动迅速,进度较快,该项目已于2013年度提前开工建设,实际建设里程1277.3公里 ,建设总投资8.0898亿元,超计划建设243.4公里。2013年提前实施项目1277.3公里(含超计划243.4公里),完成投资7.99亿元,完成建设投资的114.86%。

◆小康水滋润群众心

□本报记者 陈屏 彭颖

冬日的暖阳洒在水城县滥镇滴水岩村肖德辉的农家小院里,拧开自家门前的水龙头,肖德辉把笑意写在脸上:“以前我们都是吃一字河里的水,现在好了,用上‘小康水’,再也不为吃水发愁了。”

滴水岩村是个纯农业村,村里的魏家麻窝组、田组、寨上组、小箐组1900余人一直饮用一字河里的水。“前几年,一字河河水水质好,村民们一直饮用,近年来由于河水水质由于城市建设受到一定影响,村民向有关部门反映,引起了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村支部书记杨坤文介绍说。

通过多渠道争取,2014年,投资130多万元的水利项目开始在滴水岩村实施,该项目是“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水的一部分。滴水岩村所在区域石漠化严重,高海拔2100米,低海拔1300米,中间落差大,地表水资源匮乏。“为把村民的期盼尽快变成现实,水利部门依托正在推进的小康水项目,经过反复考察,从该镇以朵村引来山泉水,解决了1900余人的吃水问题。”杨坤文说。如今,清澈的饮用水通过输水管道送到了滴水岩村的家家户户。

村民们用上了放心水、幸福水,也开始琢磨如何增收致富。肖德辉不仅养猪,还做起酿酒的生意,一家四口人住在三层楼房的农家小院,其乐融融。说起“小康水”,肖德辉乐呵呵地说:“以前水质不好,我们吃了不放心,现在不但吃水无忧,我们把原先引来的一字河的水用来灌溉,农业发展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2014年,我市小康水计划总投资4369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1502.46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30.64万人。

◆小康电稳定又亮堂

□王林 本报记者 晏华超

“以前电压又不稳定又低电灯都不亮,去年供电部门对我们村的电网进行改造后,现在电压稳了灯亮了,晚上就像白天一样亮堂。”盘县四格乡房格村村民张米真说起如今的用电变化赞不绝口。

四格乡属典型的纯农业乡,东与水城县云盘乡相接,南与坪地乡,西与云南田隔河相望,北与水城县鸡场乡相连,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曾经变压器少、线路陈旧,电压太低,导致家里的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四格乡糠逸村、大寨村、水塘村、房格村等偏远山村村民的大希望就是电力部门能实施电网改造,保证正常生活用电。

盘县四格乡坡上村村支书李碧峰说,2013年以前,盘县四格乡坡上村电不稳定,电压不足,即使是村委员也只有130至140伏电压,办公室里的空调成了摆设不能用,直到去年实施了“小康电”行动计划,对村里的农网改造后才能正常使用。

为了实施了“小康电”行动计划,盘县供电局四格乡供电所从2014年开始实施“小康电”行动计划,对全乡需要进行电网改造的村寨进行架线、换表等,10千伏的电线由一条线增加到6条线。

曾经令村民头疼的用电问题,如今变成了让村民放心的事情。

去年,六盘水供电局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12个小康电示范点,投入小康电建设资金6.5亿元,新建或改扩建线路、变压器,更换电表,优化电缆缴费点,我市广大农村的用电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住进小康房过上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陈屏 彭颖

1月22日,记者走进钟山区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市中心城区“后花园”——钟山区月照社区双洞村,只见红瓦黄墙白脊勾勒的民居点缀在群山环抱中,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蜿蜒延伸,广场上不时传来村民阵阵笑声,这里的冬景美如画。

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指着面前一栋栋红瓦黄墙独具特色的民居告诉记者,该村按照“统一规划、功能齐备”的原则,建成小康房45户,目前已全部入住,这已成为双洞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他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村结合乡村旅游实际和小康房建设,用了五个月不到的时间绘就出的,以前的房子凌乱不规范,现在整整齐齐的,我们农民住上了比一般城里人更好的新房,村民心情好了,思想也进步了。”

环境的变化源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房建设。双洞村虽然距离市中心城区仅13公里,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景观优美、满目苍翠。然而,村民过去的生活,却不像这里的自然景色那样美好。但随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一切不一样了。

环境的变化改变着村民的思想,村民思想的变化又推动着双洞的发展。

走进村民陈康家,他家是上下三层的小洋楼,共有400多平方米。宽敞的客厅摆放着整齐的电视和沙发。“房子是去年改造的,现在国家政策好,建房还有6000元的补助,我们又加盖了一层。这里自来水、电话、宽带都有,电视能看几十个台,好方便。”说这话时,陈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家三口人住着如此大的房子,陈康盘算着何不如就用这三层小楼办个茶楼。现在木料已经拉来,年后就准备装修

让乡村美丽还要让村民富裕。随着月照生态养生谷的建设,村民们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争先恐后盖房开办农家乐。

村民周先国原本在广东打工,得知家乡要打造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他赶紧回乡和亲戚筹资近70万元,盖起约500平方米的房屋开办农家乐。“起初村民们还持观望态度,看着别家建房办起了农家乐,享受到政府的5万元补助,贷款还有贴息,好多人心动了。”周先国说,“现在农村环境好了,我们增收致富有渠道,等月照生态养生谷建成后,农家乐的生意一定会‘火’起来!”

◆小康讯方便群众生活

□本报记者 晏华超

“用手轻轻敲打几下键盘,不但可以查到一些种植和养殖技术,还可以观看喜欢的电 影、电视剧。”谈起农村通讯情况,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村民感受颇深,电话不管在哪儿都能打得通,网络就像百科全书那样都有。

去年,莫西里村建设了带基站后,该村依托小康讯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村里建立了莫西里村门户网站,村民只需打开村本村的网站就可以轻松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村庄 新闻、供求信息、政策法规、旅游资源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们每人手拿一个手机随处可见,以前打手机要“移动 ”找有信号地方才打得出去,如今莫西里村的老百姓再也不担心手机通话质量问题了。

近年来,我市把小康讯行动作为“美丽 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经信委在制定全市“美丽乡村·四在农家 ”小康讯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推进行动深入开展。

据了解,去年我市小康讯行动年度计划累计完成投资3859万元,新增自然村通电话 95个,行政村通宽带185个。按照整体部署,各县(特区、区)认真落实,全面推进。其中: 六枝特区完成投资438万元、盘县完成投资1415万元、水城县完成投资1611万元、钟山区完成 投资395万元。

编织幸福小康梦

□了了

我市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要想改变贫困程度深的面貌,“壮士断腕”的决心自不能少,更需要的是抓“发展要害”。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还影响着农民生活品质的提高。2013年底,我省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将投资1500余亿元改造、升级全省农村路、水、电、讯、房、寨,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地区群众实现小康打下基础。

自实施六项行动计划以来,在各牵头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乡村发生了巨变。寨更靓、房更美、路更坦、水更洁、讯更达、电更暖,这一系列变化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六项行动计划这一重大民生实事和发展工程,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期盼、想做的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建设美丽乡村不但要强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更需要加强配套改革“软件”,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带来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乡村地区产业、制度和人的变化,相信随着从“输血式”投入转变为“造血式”投入,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不断提高,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二元化结构将逐步得到改变,用民生实事编织的幸福小康梦就在眼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